中学生的“爱”--怀春心理

cuijijun2023-08-09性福知识421
  怀春是青春期少男少女性本能冲动而引起的微妙心理变化和特殊的心理体验。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心理上已萌发了怀春的幼芽,内心不时掀起一股愿意和异性亲近和单独亲近的冲动,或多或少做一些富有浪漫色彩的春梦,这是一种健康的、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的特点是:

  1.自然的朦胧的爱。

  青春的觉醒,给少男少女带来了莫名的神往。他们开始探索和尝试爱情的奥妙和甜蜜。由于朦胧的性意识与社会文化影响,青少年在正式恋爱之前,有一个爱情的萌芽阶段,这就是怀春。它是以两性间的自然吸引为基础而产生的纯洁真挚的感情,这种爱是不自觉的,但感情色彩十分丰富而绚丽多彩,未掺进世俗的杂念。两性之间自然的爱,是一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是人类爱情发展过程中的最初阶段,是一个人性受能否得到正常发展的必经阶段,可以使男女获得两性相爱的经验,为日后正式恋爱奠定心理基础。朦胧的爱是一种亲密的异性友谊,最终并不导致婚姻配偶关系。

  恋爱与朦胧的爱是有根本区别的,它是一种目标十分清晰的爱,是建立在双方以寻觅终身伴侣、建立家庭、生儿育女,对社会、对他人、对后代负有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的。因此,必然考虑很多,如双方生理条件、心理品质及各种社会因素,经过长期交往与考验,互相倾慕,最终导致婚姻配偶关系。

  2.稚嫩的脆弱的爱。

  青春的觉醒,使少男少女心中"沉睡"的那颗爱的种于开始发芽,这颗幼芽既稚嫩又脆弱,它的表现因人而异。有人是瞬间闪现后又转入"昏睡"状态。有人兴奋不已,十分冲动。有人心儿蹦蹦跳,不知如何对待。这是人类性爱过程中的自然程序的呈现,在生命的历程中停留一个不短的时期,随着身心不断发展,逐渐成熟起来。

  恋爱与稚嫩的爱则不同,它是一种成熟的爱,在接近异性期发展起来,但又与接近期完全不同。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情感体验,某次音乐会或某场体育比赛中,突然被其中的某一异性所吸引,产生了爱慕之情,于是天天想见到他或她的身影。过一段时间,在另一种场合,又会对另一异性发生类似现象。这就是稚嫩的爱的表现。当他们长大了,成熟了以后,就会发现当初的痴情是多么天真幼稚。而成年后的恋爱,决不会发生上述的"痴情"。恋爱是一个人性意识发展成熟的必然产物。

  3.盲目的冲动的爱。

  青春的觉醒,有时使青少年按捺不住丰富的情感,急于尝试神秘而欢乐的爱情生活,急于模仿成年人的生活方式,但并不懂得爱情的真谛。有的中学生秘密观察某个异性,有的默默地思念着某个异性,等待爱神的到来。有的中学生急于发出爱神之箭,传条子、写书信、约会等。为什么要这样做,自己也说不清所以然,这种贸然的举止,急躁的冲动,常搞得自己心神不定、无心学习,个别的甚至做出不该做的蠢事、错事,并为此而后悔莫及。

  恋爱与冲动的爱不同,是一种理智的爱,有特定的依恋异性,虽然还带有浪漫色彩,但基本上是稳定的,彼此能交流内心真言。虽然有时也会产生某种冲动,但基本上能以理智抑制或克制自己,懂得对对方负有责任。

  综上所述,在接近异性期男女亲近的特点是:朦胧的、稚嫩的、冲动的爱。而成年男女的恋爱特点相对是:清晰的、成熟的、理智的爱。其实,接近期的男女爱慕倾向是一种正常的异性吸引,不是恋爱。把它们统统当作"早恋"对待,或加以阻止,或加以反对,对青春期性心理健康发展将带来不利。一是对长者管教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是阻止,我就越要爱,反而诱发追求异性的狂热乃至弄假成真。二是压抑性心理正常发展,导致日后恋爱、男女交往的困难。三是逃避心理出现,为避开长者斥责双双离家出走,为摆脱误解而发生悲剧。

  因此,正处于接近异性期的男女孩子的爱,既不要大惊小怪,又不要掉以轻心。首先要改变观念,少男少女的异性吸引、异性友谊不是恋爱。成年人要放下自己的主观看法,设身处地用青少年眼光去看"他们的世界",进入他们的情感和思想领域之中,以他们的心情去体会他们的心情,也以他们的思想推理来思想他们的一切,这样才能确切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体谅青少年的需要。

  其次不要用"早恋"等词汇批评正常的男女交往,对异性的兴趣、向往、渴望、交往都是性心理正常发展的必然结果。研究资料证实,青春期性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男女孩子在十三、四岁时开始与异性频繁交往,十四、五岁心中已有特别喜欢的异性,或已有亲密的异性朋友,十五、六岁已进人初恋阶段。因此,中学生异性交往频繁化、公开化、亲密化都不应斥责为早恋。如果与祖辈的同龄人相比,在二、三十年代,这个年龄段的男女,有的已经订亲、结婚,十七、八岁女性已做母亲是普遍现象。如今,性成熟提前,性心理发展前倾,但社会成熟相对祖辈们滞后,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代青少年要延长学习文化技术的时间,推迟恋爱婚姻进程,这是社会的需要。为此,青少年产生种种性的困惑,我们应给予尊重、理解、宽容、关怀和引导。

  再是帮助青少年把握自己。异性友谊与恋爱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恋爱植根于异性友谊,但友谊不一定都发展为恋爱,要使男女交往保持在友谊范围之内,对中学生来说一时难以分清、难以把握。因此,通过传授科学的性知识,指导异性交往的方式,创设建立异性友谊的良好环境,懂得必要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并以此约束自己的行动,可以使青少年学会做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