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丸那些事
结了婚感觉时间都不是自己的,本来想专门写地黄丸的,奈何时间拼不起来,只能今天一点儿明天一点儿,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六味地黄丸,治肾亏不含糖。也不知道是哪年的广告了,我想哪天即使我忘记了方歌,也不会忘了这句广告词。这就像陈翔六点半里那个唱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和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傻傻分不清楚的熊孩子。对于这类话,既不能一杆子打死,也不能顺杆子就爬。
地黄丸大概有几十种,六味地黄丸算是地黄丸家族里的明星人物了,说是家喻户晓并不为过。这么多地黄丸放在一起该怎么区分,今儿为各位稍稍理一下几种常用地黄丸的关系。
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其作者钱乙是一个有着四十多年临床经验的儿科医生,后世称作“儿科之圣”。所以六味地黄丸本意是治疗儿科病的。治疗肾虚是他功效的延伸。当然这个药也不是钱乙的原创,由来放到后面来说。
不管是小孩子的发育问题还是成年人的肾虚问题,归根结底都在肾上做文章。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是两个概念,尽管在解剖位置很相似。肾的功能与特性简单概括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肾藏精;主水;主纳气;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气通于冬。
肾藏精,这个精并不是精液,是一种精微物质。藏是五脏的通性。其实就是把好东西留下来,维持生命活动,不能轻易流失。六腑就不一样了,有点东西就顺出去了,里面可以装点东西,如果装的太满就会很难受。没听说过吸气把自己吸的受不了的,如果你使劲吃肯定会很难过。“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五脏都藏,肾是藏的最好的,是封藏之根本,这里的精不仅有与生俱来的还有通过后天从食物中摄入吸收的。其他四脏的这种功能是依赖肾脏的封藏功能。肾称为先天之脏,其阴阳称为元阴元阳,具有鼓动和滋润其他脏腑的阴阳作用,在五脏阴阳里属于龙头老大。三国里的司马懿很有可能熟读医术,很会韬光养晦,你看熬死了三个皇帝,娶了好几个媳妇。肾藏精还体现在生长发育上面: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选自黄帝内经)。
肾主水,就是说肾是水液代谢的主管部门。用房地产来打个比方,肾就相当于一个pawerful开发商,土地拿下来了,建房子就需要施工队,施工队的头调配资源,下面的工人就你水我电、你砖我瓦的弄起来了。肾气肾阴肾阳调节其他脏腑相当于开发商;脾把任务四处分配下去,扮演了包工头的作用;最后由肺,胃,肠,膀胱这些小弟把活干了。整个过程是这样滴:脾借助于肾的动力把摄入的水分做出如下分配:1.向上输送到肺2.向四周运输,提供营养3把胃和肠里面的水液送到膀胱里面排出去。肺接到水液以后通过呼吸向上输送给头面部,向外输送到皮肤,向下输送到其他脏腑和膀胱。用现在的医学知识来说就是全身血液经过肺循环和体循环,呼气带走一部分,皮肤汗液带走一部分,小便占了大头,大便占一点。
肾主纳气,纳说是接纳、摄纳都感觉描述不准确。做个简单的动作就好理解了,加快你的呼吸频率和自然呼吸做下对比,再和你测肺活量时的深吸气做下对比。呼吸快的时候气还没进来就又被呼出去了。这个纳的意思就是维持呼吸深度,更加有利于气体交换。临床上遇到那种浅快呼吸的多半预后不佳。
剩下的就是生理特性,中医讲“有諸于内,必行于外”,肾的好不好反应在头发上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发为血之余”,精和血又同源,肾藏精,转了半圈又回去了。中药里面有个药叫血余碳,就是头发丝锻制来的,功能止血、利尿。五脏都有在外的苗窍,只有肾有两个(耳朵和前后二阴),二阴就不用特别指出来了吧。二阴之间有个穴位叫会阴,特别想试一下针刺那里的感觉。肾在志为恐,志就是情绪活动,说的是肾对某些外界刺激表现出这么一种情绪,过度的恐惧会伤肾。恐则气下,可能出现阳痿,遗精,滑精,二便失禁。所以说吓尿了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奉劝爱好野外活动狼友,啪啪啪的时候可要选个好时间、好地点。肾气通于冬,也是肾藏精的体现。这是根据黄帝内经指导思想来的,冬天动物都冬眠了,人也应该顺应天时,躲在房子里。所以,冬天就应该早睡,晚起,像动物一样把自己藏起来。上学的时候讲这个四气调神大论的时候老师说,那些一年到头露着腿的,不是风餐露宿的乞丐就是花枝招展的姑娘,你们一定要感谢他们,若干年后他们就是你的衣食父母。
以上就是中医上的肾的作用,那么肾出了问题,人体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这里为啥不说会出现什么病呢,这就要说说中医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病,是致病因素与人体抗争的一个完整过程。证,是疾病某一个阶段本质的概括。举个例子,俩人约架,打了一会儿,干不过的一个叫了一群人来帮忙,另一个不干了,也叫了一伙人。这样一个从单挑到群殴再到群架的完整过程可以叫做病,那么单挑、群殴、群架又可以将整个事件概括出来,可以把它比作证。如果一个病人阳痿来看病,是肾虚;另一个病人水肿,也是肾虚。那么他俩有可能用的就是同一张方子。这就叫异病同治。很显然,同一个病,不同时期用不同的治法自然就是同病异治。我们在看病的时候,疾病是处在一个时期,这个时期问题的根结也就是证,可以用来解释其他一系列的症候,比如肾虚证,后面就跟了一大堆症状。由此来说,肾虚并不是病名,而是证。
接下来看看肾虚是怎么样的。往往一说肾,都会说肾虚。这是因为内经里有句话叫做“肾无实证”,这句话现在的争议比较大。靠谱点理解是肾藏先天之精,依赖于后天的充养,终究还是在不断消耗的。肾虚分为:阴虚、阳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
肾阴虚: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闭经、崩漏 ,失眠,健忘,口干咽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骨蒸发热,午后颧红,小便短黄,舌红少津,少苔或者无苔。
阴虚: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
肾阳虚: 头晕目眩,面色㿠白黧黑,腰膝酸冷疼痛、畏冷肢凉,下肢尤肾,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 ,或久泻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苔白。
阳虚:畏冷,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面色咣白,舌淡苔白。
以上是原原本本的书上的话,放在这里只是做个对比,有颜色的是肾虚的表现。肾阳虚就是阳虚 肾虚,肾阴虚就是阴虚 肾虚。肾精不足主要体现在生长发育慢,过早衰老,生育能力低下,肾气不固主要表现在小便、精液,女子的经带、胎气不固。这两个本身包含有阴阳,所以虚症并没有发热和怕冷的症状。
多说一句,阳强易举听上去好像描述丁丁很给力的样子,实际是小弟弟勃起并不在时候,在没有性欲,也不是早晨,更不是憋尿的情况硬邦邦的多难受。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阴虚自然补阴。六味地黄丸是方剂补阴里第一张方,基础方子,很多方子由他化裁而来。六味地黄自然是六味药,方歌如下
六味地黄滋阴方,熟地八钱二山四
茯苓泽泻丹皮三,随证加减效最宜
熟地即熟地黄,地黄又叫地髓。望文生义而知:地里的精髓,人体五脏的精髓在肾,所以地黄能补肾。熟地在中药里面归于补血药,有补血养阴,益髓填精的作用。二山是山药和山茱萸。山药归在补气药里,有补气养阴、固精止带的作用,能同时补肺脾肾三脏,重心补脾。山茱萸归在收涩药里,有补肝肾,收敛固涩的作用,重在补肝。收敛固涩就像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一样,具体说来可以止汗、止带、固精、固尿。六位药里面三位药在补,分别侧重肾,脾,肝,又叫做三阴同补。肾为水脏,肾虚就会出现水液代谢的问题,单单补不足以解决问题,因此就加入了泽泻,泽泻泽泻选择性的泄,泽泻利湿泄肾中之浊。茯苓主要是利湿健脾,也能帮泽泻泄肾浊。因为阴虚就会有热,本身有热,山茱萸又是热的,所以加入丹皮。丹皮药性偏凉,能泄火,同时又能制约山茱萸的温燥。这三味药功能偏泄,主要是针对由虚产生的一些实的症状,是为三泄。到处,六位药就全了,有三补,有三泄。刚好三对,熟地与泽泻;山药与茯苓;丹皮与山茱萸。这样做的好处是药可以长时间吃,如果单用补药就会出现壅塞的现象,比如说天天吃油腻的东西我们的脾胃会受不了。六味地黄丸丸的补是缓补,在他后面有个叫张景岳的医生,因为擅长用熟地,又叫做张熟地,他有本书叫《景岳全书》,里面有两张方子分别补阴和补阴(左归丸和右归丸)。他的思路是峻补,方子里面全是补药。他的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关键是吃了不一定受得了。(左归丸:山药,山茱萸,枸杞,熟地,鹿角胶,菟丝子,牛膝,龟板)。
六味地黄丸适应症是肝肾阴虚,其实单叫肾阴虚也未尝不可,所以吃六味地黄丸的可以参照上面的肾阴虚证。中医有这么个说法叫肝肾同源。肝肾同源也可以说乙癸同源,其根本是精血同源。这个没听过,滴精十血男同胞们不陌生吧。肾藏精,肝藏血,脾统血,女性以血为本,所以月经病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少女时代,重在补肾,这个时期的女孩子相对来说还是无忧无虑的,只要肥施的够,茁壮成长不是问题;到了中年,各种烦心事纷至沓来,各种不顺心,这个时候需要舒肝,气顺了就好了;到了老年,行将就木,生理机能不行了,这时候该吃吃该喝喝,保持饮食正常身体也就不会太差,所以就要调理脾胃了。
中医在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就是“上火”两个字,有火就要下火。在中药里面叫清热药。这一章是我个人最不喜欢的,一是药太多,二是比较苦的都集中在这里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原来以为黄连是最苦的,学过以后才知道,还有一个更苦的,叫苦参。反正教中药的老头儿这么说的,百度也是这么说的。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知母和黄柏。知母和黄柏都是清热药,一个清气分热,一个清热燥湿。两者都能清虚热,知母知母,大体能够了解母亲的时候多半都是母亲处于更年期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的女性有一股子火发不出去,看啥都烦,见啥都说叨两句。黄柏和黄连黄芩这三个功效极其相似,都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要差别体现在部位不同,黄芩偏中上,黄芩擅清中焦和心火,黄柏偏清下焦,同时能清虚热,除骨蒸。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在应用的时候有些麻烦,都是阴虚又热,症状罗列下来跟肾阴虚症状都差不多。简单来说,六味是肝肾阴虚,知柏是阴虚火旺(阴虚和火旺并重),是阴虚更进一层的发展。所以六味地黄丸以腰膝酸软为主,有热,但是不重。知柏地黄丸以火热为主,也有腰膝酸软一系列肾虚症状。
下面的地黄丸相对容易区分一些,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加了枸杞子和菊花,这两个药都有明目的作用,所以功能滋养肝肾明目。归芍地黄丸另加了当归和芍药,这两个药都是补血的,多用于妇科调经。麦味地黄丸里面加了五味子和麦冬,五味子是收涩药,敛肺补肾,涩精止汗;麦冬是补阴药,养阴生津,润肺。所以麦味地黄丸主用于肺肾阴虚引起的呼吸系统问题。
最后一个叫桂附地黄丸,原名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也是由它开发出来的。肾气丸出自《伤寒论》,作者张机。比较熟知是张仲景,张长沙这两个名字,就连“坐堂医生”这个称呼都是由他来的。说的是张仲景在做长沙太守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他的衙门里给百姓免费看病,时间久了流传开来就有了坐堂医生这个称呼。肾气丸这个方子是补肾阳的方,组成是六味地黄丸加上附子和肉桂。张仲景时代还没有熟地黄,所以原方用的生地黄。方里面附子和肉桂用的量非常少,后面跟了一大堆补阴药,为什么会是补阳的呢?其意在“少火生气”,缓缓的补,不要像一把大火烧一下就没了。附子不是用的生附子也是这个道理,像四逆汤这样危机时刻的方子用的是生附子,急在回阳救逆。第二个思想是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阴和阳两者相辅相成,就像夫妻一样,你的钱没了就从另一半那里支一点。至于肾气丸主治证的表现,在肾阳虚里面大部分都能见到,就不赘述了。
六味地黄丸,治肾亏不含糖。也不知道是哪年的广告了,我想哪天即使我忘记了方歌,也不会忘了这句广告词。这就像陈翔六点半里那个唱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和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傻傻分不清楚的熊孩子。对于这类话,既不能一杆子打死,也不能顺杆子就爬。
地黄丸大概有几十种,六味地黄丸算是地黄丸家族里的明星人物了,说是家喻户晓并不为过。这么多地黄丸放在一起该怎么区分,今儿为各位稍稍理一下几种常用地黄丸的关系。
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其作者钱乙是一个有着四十多年临床经验的儿科医生,后世称作“儿科之圣”。所以六味地黄丸本意是治疗儿科病的。治疗肾虚是他功效的延伸。当然这个药也不是钱乙的原创,由来放到后面来说。
不管是小孩子的发育问题还是成年人的肾虚问题,归根结底都在肾上做文章。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是两个概念,尽管在解剖位置很相似。肾的功能与特性简单概括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肾藏精;主水;主纳气;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气通于冬。
肾藏精,这个精并不是精液,是一种精微物质。藏是五脏的通性。其实就是把好东西留下来,维持生命活动,不能轻易流失。六腑就不一样了,有点东西就顺出去了,里面可以装点东西,如果装的太满就会很难受。没听说过吸气把自己吸的受不了的,如果你使劲吃肯定会很难过。“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五脏都藏,肾是藏的最好的,是封藏之根本,这里的精不仅有与生俱来的还有通过后天从食物中摄入吸收的。其他四脏的这种功能是依赖肾脏的封藏功能。肾称为先天之脏,其阴阳称为元阴元阳,具有鼓动和滋润其他脏腑的阴阳作用,在五脏阴阳里属于龙头老大。三国里的司马懿很有可能熟读医术,很会韬光养晦,你看熬死了三个皇帝,娶了好几个媳妇。肾藏精还体现在生长发育上面: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选自黄帝内经)。
肾主水,就是说肾是水液代谢的主管部门。用房地产来打个比方,肾就相当于一个pawerful开发商,土地拿下来了,建房子就需要施工队,施工队的头调配资源,下面的工人就你水我电、你砖我瓦的弄起来了。肾气肾阴肾阳调节其他脏腑相当于开发商;脾把任务四处分配下去,扮演了包工头的作用;最后由肺,胃,肠,膀胱这些小弟把活干了。整个过程是这样滴:脾借助于肾的动力把摄入的水分做出如下分配:1.向上输送到肺2.向四周运输,提供营养3把胃和肠里面的水液送到膀胱里面排出去。肺接到水液以后通过呼吸向上输送给头面部,向外输送到皮肤,向下输送到其他脏腑和膀胱。用现在的医学知识来说就是全身血液经过肺循环和体循环,呼气带走一部分,皮肤汗液带走一部分,小便占了大头,大便占一点。
肾主纳气,纳说是接纳、摄纳都感觉描述不准确。做个简单的动作就好理解了,加快你的呼吸频率和自然呼吸做下对比,再和你测肺活量时的深吸气做下对比。呼吸快的时候气还没进来就又被呼出去了。这个纳的意思就是维持呼吸深度,更加有利于气体交换。临床上遇到那种浅快呼吸的多半预后不佳。
剩下的就是生理特性,中医讲“有諸于内,必行于外”,肾的好不好反应在头发上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发为血之余”,精和血又同源,肾藏精,转了半圈又回去了。中药里面有个药叫血余碳,就是头发丝锻制来的,功能止血、利尿。五脏都有在外的苗窍,只有肾有两个(耳朵和前后二阴),二阴就不用特别指出来了吧。二阴之间有个穴位叫会阴,特别想试一下针刺那里的感觉。肾在志为恐,志就是情绪活动,说的是肾对某些外界刺激表现出这么一种情绪,过度的恐惧会伤肾。恐则气下,可能出现阳痿,遗精,滑精,二便失禁。所以说吓尿了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奉劝爱好野外活动狼友,啪啪啪的时候可要选个好时间、好地点。肾气通于冬,也是肾藏精的体现。这是根据黄帝内经指导思想来的,冬天动物都冬眠了,人也应该顺应天时,躲在房子里。所以,冬天就应该早睡,晚起,像动物一样把自己藏起来。上学的时候讲这个四气调神大论的时候老师说,那些一年到头露着腿的,不是风餐露宿的乞丐就是花枝招展的姑娘,你们一定要感谢他们,若干年后他们就是你的衣食父母。
以上就是中医上的肾的作用,那么肾出了问题,人体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这里为啥不说会出现什么病呢,这就要说说中医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病,是致病因素与人体抗争的一个完整过程。证,是疾病某一个阶段本质的概括。举个例子,俩人约架,打了一会儿,干不过的一个叫了一群人来帮忙,另一个不干了,也叫了一伙人。这样一个从单挑到群殴再到群架的完整过程可以叫做病,那么单挑、群殴、群架又可以将整个事件概括出来,可以把它比作证。如果一个病人阳痿来看病,是肾虚;另一个病人水肿,也是肾虚。那么他俩有可能用的就是同一张方子。这就叫异病同治。很显然,同一个病,不同时期用不同的治法自然就是同病异治。我们在看病的时候,疾病是处在一个时期,这个时期问题的根结也就是证,可以用来解释其他一系列的症候,比如肾虚证,后面就跟了一大堆症状。由此来说,肾虚并不是病名,而是证。
接下来看看肾虚是怎么样的。往往一说肾,都会说肾虚。这是因为内经里有句话叫做“肾无实证”,这句话现在的争议比较大。靠谱点理解是肾藏先天之精,依赖于后天的充养,终究还是在不断消耗的。肾虚分为:阴虚、阳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
肾阴虚: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闭经、崩漏 ,失眠,健忘,口干咽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骨蒸发热,午后颧红,小便短黄,舌红少津,少苔或者无苔。
阴虚: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
肾阳虚: 头晕目眩,面色㿠白黧黑,腰膝酸冷疼痛、畏冷肢凉,下肢尤肾,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 ,或久泻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苔白。
阳虚:畏冷,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面色咣白,舌淡苔白。
以上是原原本本的书上的话,放在这里只是做个对比,有颜色的是肾虚的表现。肾阳虚就是阳虚 肾虚,肾阴虚就是阴虚 肾虚。肾精不足主要体现在生长发育慢,过早衰老,生育能力低下,肾气不固主要表现在小便、精液,女子的经带、胎气不固。这两个本身包含有阴阳,所以虚症并没有发热和怕冷的症状。
多说一句,阳强易举听上去好像描述丁丁很给力的样子,实际是小弟弟勃起并不在时候,在没有性欲,也不是早晨,更不是憋尿的情况硬邦邦的多难受。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阴虚自然补阴。六味地黄丸是方剂补阴里第一张方,基础方子,很多方子由他化裁而来。六味地黄自然是六味药,方歌如下
六味地黄滋阴方,熟地八钱二山四
茯苓泽泻丹皮三,随证加减效最宜
熟地即熟地黄,地黄又叫地髓。望文生义而知:地里的精髓,人体五脏的精髓在肾,所以地黄能补肾。熟地在中药里面归于补血药,有补血养阴,益髓填精的作用。二山是山药和山茱萸。山药归在补气药里,有补气养阴、固精止带的作用,能同时补肺脾肾三脏,重心补脾。山茱萸归在收涩药里,有补肝肾,收敛固涩的作用,重在补肝。收敛固涩就像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一样,具体说来可以止汗、止带、固精、固尿。六位药里面三位药在补,分别侧重肾,脾,肝,又叫做三阴同补。肾为水脏,肾虚就会出现水液代谢的问题,单单补不足以解决问题,因此就加入了泽泻,泽泻泽泻选择性的泄,泽泻利湿泄肾中之浊。茯苓主要是利湿健脾,也能帮泽泻泄肾浊。因为阴虚就会有热,本身有热,山茱萸又是热的,所以加入丹皮。丹皮药性偏凉,能泄火,同时又能制约山茱萸的温燥。这三味药功能偏泄,主要是针对由虚产生的一些实的症状,是为三泄。到处,六位药就全了,有三补,有三泄。刚好三对,熟地与泽泻;山药与茯苓;丹皮与山茱萸。这样做的好处是药可以长时间吃,如果单用补药就会出现壅塞的现象,比如说天天吃油腻的东西我们的脾胃会受不了。六味地黄丸丸的补是缓补,在他后面有个叫张景岳的医生,因为擅长用熟地,又叫做张熟地,他有本书叫《景岳全书》,里面有两张方子分别补阴和补阴(左归丸和右归丸)。他的思路是峻补,方子里面全是补药。他的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关键是吃了不一定受得了。(左归丸:山药,山茱萸,枸杞,熟地,鹿角胶,菟丝子,牛膝,龟板)。
六味地黄丸适应症是肝肾阴虚,其实单叫肾阴虚也未尝不可,所以吃六味地黄丸的可以参照上面的肾阴虚证。中医有这么个说法叫肝肾同源。肝肾同源也可以说乙癸同源,其根本是精血同源。这个没听过,滴精十血男同胞们不陌生吧。肾藏精,肝藏血,脾统血,女性以血为本,所以月经病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少女时代,重在补肾,这个时期的女孩子相对来说还是无忧无虑的,只要肥施的够,茁壮成长不是问题;到了中年,各种烦心事纷至沓来,各种不顺心,这个时候需要舒肝,气顺了就好了;到了老年,行将就木,生理机能不行了,这时候该吃吃该喝喝,保持饮食正常身体也就不会太差,所以就要调理脾胃了。
中医在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就是“上火”两个字,有火就要下火。在中药里面叫清热药。这一章是我个人最不喜欢的,一是药太多,二是比较苦的都集中在这里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原来以为黄连是最苦的,学过以后才知道,还有一个更苦的,叫苦参。反正教中药的老头儿这么说的,百度也是这么说的。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知母和黄柏。知母和黄柏都是清热药,一个清气分热,一个清热燥湿。两者都能清虚热,知母知母,大体能够了解母亲的时候多半都是母亲处于更年期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的女性有一股子火发不出去,看啥都烦,见啥都说叨两句。黄柏和黄连黄芩这三个功效极其相似,都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要差别体现在部位不同,黄芩偏中上,黄芩擅清中焦和心火,黄柏偏清下焦,同时能清虚热,除骨蒸。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在应用的时候有些麻烦,都是阴虚又热,症状罗列下来跟肾阴虚症状都差不多。简单来说,六味是肝肾阴虚,知柏是阴虚火旺(阴虚和火旺并重),是阴虚更进一层的发展。所以六味地黄丸以腰膝酸软为主,有热,但是不重。知柏地黄丸以火热为主,也有腰膝酸软一系列肾虚症状。
下面的地黄丸相对容易区分一些,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加了枸杞子和菊花,这两个药都有明目的作用,所以功能滋养肝肾明目。归芍地黄丸另加了当归和芍药,这两个药都是补血的,多用于妇科调经。麦味地黄丸里面加了五味子和麦冬,五味子是收涩药,敛肺补肾,涩精止汗;麦冬是补阴药,养阴生津,润肺。所以麦味地黄丸主用于肺肾阴虚引起的呼吸系统问题。
最后一个叫桂附地黄丸,原名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也是由它开发出来的。肾气丸出自《伤寒论》,作者张机。比较熟知是张仲景,张长沙这两个名字,就连“坐堂医生”这个称呼都是由他来的。说的是张仲景在做长沙太守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他的衙门里给百姓免费看病,时间久了流传开来就有了坐堂医生这个称呼。肾气丸这个方子是补肾阳的方,组成是六味地黄丸加上附子和肉桂。张仲景时代还没有熟地黄,所以原方用的生地黄。方里面附子和肉桂用的量非常少,后面跟了一大堆补阴药,为什么会是补阳的呢?其意在“少火生气”,缓缓的补,不要像一把大火烧一下就没了。附子不是用的生附子也是这个道理,像四逆汤这样危机时刻的方子用的是生附子,急在回阳救逆。第二个思想是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阴和阳两者相辅相成,就像夫妻一样,你的钱没了就从另一半那里支一点。至于肾气丸主治证的表现,在肾阳虚里面大部分都能见到,就不赘述了。